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高慧超 實習生謝瑩 謝心月 廣州報道
10月14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今年首批南遷候鳥已抵粵,預計12月前后將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大量候鳥來粵越冬或遷徙途中停歇休息的季節。近日,科研團隊在廣東南澳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到被譽為“神話之鳥”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鳳頭燕鷗。這是自2006年南澳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大鳳頭燕鷗以來,首次監測到喜歡與之混群的珍稀瀕危物種中華鳳頭燕鷗。
10月11日,廣東福田-內伶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監測團隊又在深圳河口發現21只黑臉琵鷺,這是今年首批到達深圳越冬的黑臉琵鷺。此外,廣州南沙濕地也迎來了大量大白鷺等首批候鳥。
候鳥遷徙高峰期,廣東總會迎來“萬鳥齊飛,候鳥歡歌”的畫面。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廣東位于中國大陸南部,大陸海岸線長4114千米,居全國首位,擁有豐富的候鳥資源。據統計,全省歷史記錄有野生鳥類584種,其中有遷徙屬性鳥類412種,包括中華秋沙鴨等23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廣東省遷徙鳥類包括涉禽、游禽、猛禽、攀禽和鳴禽5大生態類群?!睆V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強介紹,在廣東省遷徙鳥類5大生態類群中,涉禽和游禽主要位于粵東、粵西、珠江口和雷州半島的海岸帶濕地生態系統,主要保護對象為鸻鷸類、雁鴨類,以及以勺嘴鷸、中華鳳頭燕鷗等為代表的海岸帶珍稀瀕危保護鳥類。
“冬季是候鳥保護主要時段,候鳥在廣東停留時間長,在能量攝取、棲息地質量等方面要求較高?!睆垙娬J為,須盡力保護冬季候鳥在廣東停留期間的安全,并滿足其棲息需求。其次,在春秋遷徙季,要明確遷徙高峰時機,加強巡護,減少人鳥沖突。
廣東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廣東積極推進濕地保護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法規體系建設,開展多樣性本底調查、監測、就地保護、粵港澳交流合作和公眾宣傳教育等工作,加強候鳥保護及其繁殖地、遷徙停歇地和越冬地管護巡護,為候鳥遷飛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