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廣〔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長〕
日前,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未來五年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2013年11月,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我國首次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2015年12月,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發展普惠金融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因此一般認為今年恰逢普惠金融發展十周年。十年來,普惠金融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果令人矚目,基礎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普惠金融貸款規模持續增長。站在十年的歷史性節點上,我們現在處于金融發展的新起點——建立高質量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的階段。
一是建立高質量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是事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在2016年國家出臺了普惠金融五年發展規劃之后,按照其中“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中國普惠金融事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普惠金融的生態體系建設不完善。首先,中國的大中小銀行都被調動起來投身普惠金融事業,這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通過這種模式,使得中國推進普惠金融目標的速度非???,其廣度、深度都是其他國家所不可比擬的。其次,金融科技賦能普惠金融。由于金融科技、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一些難以被傳統金融服務覆蓋到的“長尾客戶”也能享受到及時便捷的金融服務。從數字支付到數字信貸,以及仍在持續探索的數字普惠保險等多種類型的普惠金融服務,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第三,全中國的絕大部分鄉村地區都建立了普惠金融的服務站和服務點,大力解決了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最后,政府廣泛的動員宣傳使得普惠金融的理念深入人心。對于進一步高質量地去推進普惠金融事業打下了非常好的群眾基礎,也是輿論基礎。
二是包容性更強、層次更豐富,是普惠金融生態體系更高質量的重要體現?!鞍荨敝傅氖前涯切﹤鹘y金融機構服務不到的薄弱領域,以及在傳統金融體系下難以獲得金融服務,或者說處于弱勢的重點群體,例如中小微企業、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市民等等包容進來,為他們提供合理且適當的金融服務。也就是說,普惠金融要服務好這些中小微弱群體。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從傳統的銀行體系來看,大中小規模的不同類型的銀行都發揮積極能動性,投入到普惠金融的事業中,極大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普惠金融各領域貸款保持較高增速。這些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普惠金融服務,特別是信貸服務的“可得性”問題。
高質量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主要的組成部分,除了我們一直強調的信貸的部分,還應包括保險、理財等方面。特別是保險體系,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在全國各地的調研中就發現,對于微弱群體來講,普惠保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镜谋kU產品是這些人群和家庭的更重要的一種金融需求,但目前還沒有完全得到滿足。比如對于一個仍處在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5萬元的貸款對于解決其長期收入的問題不一定能夠立竿見影,因為擴大生產、創收需要時間更需要具備一定的生產經營能力,但防范意外風險的保險卻是能夠讓這個家庭的生活狀況得到最基本的保底。相應地,這種金融服務真正體現了包容性。
三是金融健康應成為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評判標準。在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從金融健康的視角去關注消費者群體的儲蓄、支出、負債、融資渠道、保險等,不僅會更全面地把握他們的財務狀況、金融需求,制定更有利于他們應對挑戰的策略,優化更能滿足實際需求的產品,還可以提高其韌性,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而構建更健康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四是高質量的普惠金融應在鄉村振興、低碳綠色等國家戰略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低碳綠色等國家戰略的進程中,普惠金融需進一步提質增效,通過扎實的試點改革工作,積極探索對現有鄉村金融體系進行優化調整,通過政府引導,充分調動并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使之真正成為活躍動能。
應鼓勵從事鄉村金融的機構樹立“雙重目標”,在自身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不僅在農村公共設施建設、農田改造、三農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還充分發揮在鄉村社會、環境和治理等方面的功能。同時,應優化各級各類服務鄉村的金融機構的機構體系,鼓勵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之間發揮差異化優勢,以不同的規模和角度助力鄉村振興。
此次發布的《意見》對于普惠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也提出了要求。在具體推動方面,我建議一是加大政策對于綠色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重視度以及建立一套政策體系;二是要加快建立統一綠色普惠金融標準,給地方有標準可依;三是建立綠色要素市場和激勵體系,提升普羅大眾綠色動能;四是提升金融機構綠色普惠供給水平,做相應的金融產品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