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海關總署10月13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0.8萬億元,同比微降0.2%;其中,9月當月,進出口3.74萬億元,規模創年內單月新高。
今年以來,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日趨復雜,美聯儲不斷收緊金融條件,全球經濟深受其拖累。復蘇不穩、外需不振以及貿易摩擦等對我國穩定外貿增長產生了一定沖擊。在復雜大環境下,我國外貿仍舊頂住壓力,全力實施穩外貿的一攬子政策,同時有效克服去年高基數的影響,力促整體形勢實現穩中向好。應該來說,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前三季度出口能夠實現同比正增長,凸顯出外貿逆周期調節的顯著成效。去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速接近13%,保持十位數以上的增長率,但今年我國出口依舊克服了去年超高基數的影響,逆勢上行,同時不斷實現出口結構的優化升級,持續累積正面動能,積蓄出口能量,保證了出口增速的穩健。當然也要看到,人民幣相對美元匯率的相對弱勢,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出口形成支撐,有力實現了宏觀經濟內外均衡的目標實現。
從四季度形勢來看,有利于外貿穩中向好的因素正在持續增多。一是進出口金額環比增速已經連續兩月大幅改善,同時出口金額增速環比目前也恢復至5%以上的穩健水平。要改變宏觀分析中重同比而輕環比的導向,環比相對于同比來講,能夠更有效地反映出未來外貿形勢的邊際變化和動能。
二是一系列景氣指數穩步回升,表明未來我國外貿面臨的壓力將有所減輕,出口將持續得到改善。9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生產以及新訂單指數已連續兩月走高,表征全球經濟景氣程度有所回升,外部需求正在呈現出邊際向好的態勢。同時,代表衡量全球航運景氣度的BDI指數自9月初以來便持續走高,由1063點上升至目前的1935點,BDI指數開啟上行趨勢,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外需持續回暖。此外,中國海關貿易景氣統計調查結果顯示,9月份新增出口、進口訂單環比增加或持平的企業比重較上月分別提升了0.8個、1.7個百分點,出口、進口樂觀企業比重較上月分別提升1.3個和0.7個百分點,景氣指數的提升,也佐證了外貿企業對四季度外貿形勢的預期在好轉、信心在不斷增強。
三是國內經濟逐漸企穩回升。二季度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面臨到一定壓力,但自進入到三季度特別是8月以來,一系列逆周期調節政策組合拳先后落地,地方債發行速度提升疊加央行降準+MLF超量續作,財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增強,社會融資規模數據率先回升。同時,PMI自5月份觸底之后已連續四個月企穩回升,9月升至榮枯線上,重回擴張區間,代表供給和需求的生產與新訂單指數已在8月份便高于臨界值,顯示當前經濟正處于供需回暖,產銷積極的狀態。此外,隨著PPI逐步回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也在逐步改善,國內經濟持續走穩,相信以充滿內生動力的國內大循環,必將能有效激發國際循環的活力。
展望后期,以內部統一大市場和要素自由流動為基礎,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交互促進的良性態勢已經形成。美聯儲加息周期已至尾聲,外需將持續回暖,疲軟態勢將得到改善。隨著我國海關通關便利化舉措以及金融穩外貿等措施的相繼推出,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多種因素將為外貿穩中向好帶來新的邊際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