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日益加劇 ,現代醫療產業如何應對新局面?

2023年10月13日 18:53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唐唯珂
人口龐大且呈現老齡化趨勢使得中國擁有巨大的醫療市場。預計到2040年,中國約有30%的人口年齡在60歲以上,龐大的老齡化群體給中國醫療產業帶來發展機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十四五”規劃完成時,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將超過2.1億,占總人口數的約15%;2050年時,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將接近3.8億,占總人口比例的27.9%。中國將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而龐大的老齡人口將對中國的醫療產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特別是在經歷新冠疫情考驗后,醫療產業將進入技術變革期,構建高質量的醫療生態成為行業的共同課題。

10月12日,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峰會在廣州舉行。會上,美頓力、百時美施貴寶等醫療健康公司代表共同聚焦新階段現代醫療的發展前景。

醫療領域合作愈發緊密

人口龐大且呈現老齡化趨勢使得中國擁有巨大的醫療市場。預計到2040年,中國約有30%的人口年齡在60歲以上,龐大的老齡化群體給中國醫療產業帶來發展機會。 

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等表示,“到了2030年,中國有3億人的年齡在65歲以上,3億人約等于全美的人口總量,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基數。而現在我們看到整個健康醫療市場的發展是6%、7%,明年如果我們國家的GDP還保持這個速度,我想醫療市場的發展應該是雙倍于GDP的發展,差不多是9%-10%,這樣的增速對于整個行業來講是好事,因為它有很大的需求?!?/p>

同時,老齡化的趨勢也給中國醫療技術產業帶來考驗,如何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成為醫療技術行業的重要課題。 

顧宇韶表示,“人口老齡化也意味著巨大的社會負擔,醫療是需要付費的,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負擔。在這個行業,對于現有的這些醫療器械和藥品,我們總是要去解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問題,怎么樣能夠快速的穿透到患者,怎么樣給人們提供高質量的治療,因為現在需要用我們的手術,一臺臺地做,而中國的人口基數非常大,包括在農村地區,怎么樣把高質量的治療帶到那些農村地區,這是一個短期的問題?!?/p>

老齡化的趨勢促進醫療技術應用到更多的場景之中。會上,沃博聯集團亞太區總裁鐘立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等表示,“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意味著需求會越來越多,怎么樣用低成本的方式來滿足老齡化的人口對于養老的需求。那從大醫院轉到居家醫療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樣的問題。大多數人都更愿意居家進行醫療、照護,另外也有大多數人他們更愿意在社區的層面上獲得高質量的醫療,這也是我們整個社會未來的終極目標。 ” 

新冠疫情三年給醫療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促進了行業內的合作互通。鐘立表示,“在疫情期間,這種跨界合作精神確實很罕見。如果沒有大家的通力合作,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只有藥企、政府、保險公司包括還有很多服務的提供者的通力合作,才能夠快速的把疫苗給到我們的接種站、給到社區來給病人進行接種?!?/p>

延續行業內的多方合作能夠促進技術的創新,百時美施貴寶副總裁、中國及亞洲區域市場總經理陳思淵表示,“在疫情期間,對于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行業以及醫藥行業,我們是站在了這個危機的最前沿,我們知道在疫情期間,產品或者說科技創新非常重要,這也提醒我們持續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疫情可以說也加快了我們開發的速度,以及新藥研發的速度,這樣可以讓整個社會受益。而對于創新藥的開發,通過合作,我們也可以用更快的速度來推出創新藥,來拯救人類的生命,我想這種合作精神會繼續。當然我們也通過合作開發了很多的平臺,這些平臺也會繼續幫助我們推出新的藥物,推出新的治療解決方案?!?nbsp;

人工智能助力創新研發

疫情過后,醫療行業面對研發創新的壓力日漸增加?!澳壳爸袊薪?億老年人,并且這個人群在不斷的擴大。我們必須要開發新的藥物來照顧這些年老的人群?!标愃紲Y表示。

而人工智能技術的加入能夠推進創新醫療產品、藥品的研發。陳思淵表示,通過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大大的提高新藥發現的速度,以及藥物生產的速度。人工智能會幫助我們發現更多有效的新藥,也可以加速我們的新藥上市的速度。人工智能這項新興技術發展得非??焖?,比如說我們有數據科學、大數據分析,還有機器學習,這些新興技術都可以加速新藥的研發和發現,我們目前也在更多的發現領域去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藥發現領域,企業通過機器學習大大提高了發現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了新藥發現的準確度或者說戰略執行的準確度。在過去,我們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來進行新藥的開發,現在可以縮短到七年甚至更短的時間,這樣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人工智能與醫療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人工智能能夠推進醫藥事業最后一英里建設。鐘立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們越來越頻繁的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目前用自動化技術,這是非常早期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美國,我們有一個這樣的研發中心,用的是機器人來為病人抓藥,在藥店我們應用這種人工智能的機器人來為這些患者抓藥,未來人工智能或者機器人可以應用在更廣泛的領域?!?/p>

隨著人工智能與醫療事業結合愈發緊密,AI所帶來的風險不可避免。如何規避風險,降低技術帶來的危害十分關鍵。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中國區執行合伙人吳淳表示,“必須要積極的進行監測,首先我們要保持結果的透明性。人工智能所獲得的數據,也許會有偏見,也許會有不準確,因為這個算法是個黑箱,大家都不知道它的輸出內容是否正確。所以即使我們有了生成式AI,運用大語言模型,但是內在的一些人工智能屬性沒有變化,它們是最后的決策者,這是一個黑箱,所以我們必須要保持警惕。尤其是我們在治療患者的時候,我們在提供患者信息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完全交給人工智能?!?nbsp;

在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背景下,隱私問題一直是各行各業密切關注的問題,吳淳表示,“我們必須要在應用人工智能領域的同時,維護、保護消費者的隱私,這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人工智能尤其是大語言模型,有時候數據沒有標注,這些數據是不正確的,在很多時候,這些數據都是隱私數據。這些問題,我們都是要持續監測,在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在服務交付的領域,我們目前仍然是用人工智能來進行輔助,而人仍然是在這過程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p>

人工智能帶來了技術的變革,醫療系統、人力資源也應該跟上技術的腳步,以此來構建完整的醫療生態系統。顧宇韶指出,“CDMO、CRO、臨床研究的質量、真正的數據收集、一些醫療技術,還有外科手術的設備,以及這些外科醫生的質量也非常重要。過去幾年,中國在這一方面有非常大的進步,所以現在一方面,我們有高質量的初創企業、有高質量的外科手術人員、有龐大的消費者群體、患者群體,因此我們需要越來越多新的藥物和新的治療方案,以此來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p>

關注我們

视频一区二区无码制服师生